河道生态治理,应该最先敲掉“全河道硬化”|给湿地留点喘息机会
所谓生态河道治理,是指在满足防洪、排洪及引水等河道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再通过人工修复措施,例如近自然河道植物群落等方式来促进河道水生态系统的修复,构建出健康、完整、稳定的河道水生态系统活动。
7月19日,是“反河道硬化日”。该纪念日,由安阳文化与自然研究会、绿会安阳古树保护地共同发起。目的是保护河道生物多样性,即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多样性,留住河自我净化能力、碳中和能力、消纳调蓄洪水能力。
图片来源:绿会志愿者
河道硬化在提高河流过流能力的同时,不仅破坏了河岸生态系统,也阻断了河水的下渗,导致地表水无法对地下水进行补给,而天然植物无法在河床及河岸生长,导致了生物多样性降低。生态河道的建设,是将整个河道放在一个整体的生态系统里来考虑。其中,根茎植物的配置,能够更好的改善河道周边的生态环境。
图片来源:绿会志愿者
河道种植物不仅能够改良土壤,同时也能够增加周边的生物多样性。浙江省曾在十年前就在全省范围内建设过十余处河道植物措施项目的示范点。通过采用本土近100种植物进行优化组合,构建了近50种植物群落。经过两年的观测,多数植物生长良好,除草本植物外的其他植物群落稳定健康,并且物种数量逐年增长。同时,随着植物群落的稳定生长,飞禽、鸟类也逐渐在恢复后的河道栖息生长。
由此可见,通过这种自然的方式能够一定程度上达到保护物种多样性的目的。
虽然生态河道的概念近年来被广泛接受,但依然有地区还在采取河道硬化的做法,如河南的“河道干挂大理石”事件。政府投资大额资金,为的是保障水安全、提升河道综合治理与生态恢复。其他地区仍然多少存在类似的事件,然而根据资料可知,许多发达国家在上世纪80年代就废弃了河道硬化的做法,取而代之的是软化河床、尽量使河流自然弯曲、让两岸长出多种野生植物等做法。
根据实验和经验,通过建设生态河道的方式,在不影响人类的情况下,能够达到水生生物与周边植物和动物形成天然的生态环境和平衡的目的,不失为一种良好的生态模式。此外,也有许多城市在尝试新的做法,如采用新型材料,河道区域化、规模化治理,启动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等等。希望在未来看到河道硬化的情况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本文仅供资讯参考。不代表平台观点。
文章题材来源:申王平
文 | LYJ
审 | 橡树
排版 | 绿叶
联系小编:
010-88431370, 17319454776
投稿信箱,欢迎来稿:
v89@CBCGDF.org